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第一部分:綜述
一、公告
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15已由住建部發布,于2015年9月1日實施。
住建部公告《第705號》
現批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為國家標準,編號為GB50204-2015,自2015年9月1日起實施,其中,第4.1.2、5.2.1、5.2.3、5.5.1、6.2.1、6.2.3、6.4.2、7.2.1、7.4.1條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行。原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同時廢止。
二、相關規范
本規范應與下列規范配套使用:
《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
《混凝土結構施工規范》GB50666、
《混凝土強度評定標準》GB/T50107、
《預拌混凝土》GB/T14902等。
三、修訂的9項主要內容:
1、完善了驗收基本規定;
2、增加了認證產品或連續合格產品的檢驗批容量放大規定;
3、刪除了模板拆除的驗收規定;
4、增加了成型鋼筋等鋼筋應用新技術的驗收規定;
5、增加了無粘結預應力筋全封閉防水性能的驗收規定;
6、完善了預拌混凝土的進場驗收規定;
7、完善了預制構件的進場驗收規定;
8、增加了結構位置與尺寸偏差的實體檢驗規定;
9、增加了回彈取芯法檢驗結構實體混凝土強度的方法。
四、9條強制性條文
4.1.2 模板及支架應根據安裝、使用和拆除工況進行設計,并應滿足承載力、剛度和整體穩固性要求。
5.2.1 鋼筋進場時,應按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規定抽取試件作屈服強度、抗拉強度、伸長率、彎曲性能和質量偏差檢驗,檢驗結果應符合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規定。
檢查數量:按進場批次和產品的抽樣檢驗方案確定。
檢驗方法:檢查質量證明文件和抽樣檢驗報告。
5.2.3 對按一、二、三級抗震等級設計的框架和斜撐構件(含梯段)中的縱向受力普通鋼筋應采用HRB335E、HRB400E、HRB500E、HRBF335E、HRBF400E或HRBF500E鋼筋,其強度和最大力下總伸長率的實測值應符合下列規定:
1、抗拉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實測值的比值不應小于1.25;
2、屈服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標準值的比值不應大于1.30;
3、最大力下總伸長率不應小于9%
檢查數量:按進場批次和產品抽樣檢驗方案確定
檢驗方法:檢查抽樣檢驗報告。
5.5.1鋼筋安裝時,受力鋼筋的牌號、規格、和數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尺量。
6.2.1預應力筋進場時,應按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規定抽取試件做抗拉強度、伸長率檢驗,其檢驗結果應符合家現行相關標準的規定。
檢查數量:按進場批次和產品的抽樣檢驗方案確定。
檢驗方法:檢查質量證明文件和抽樣檢驗報告。
6.3.1 預應力筋安裝時,其產品、規格、級別和數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尺量。
6.4.2 對后張法預應力結構構件,鋼絞線出現斷裂或滑脫的數量不應超過同一截面鋼絞線總根數的3%,且每根斷裂的鋼絞線斷絲不得超過一絲;對多跨雙向連續板,其同一截面應按每跨計算。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張拉記錄。
7.2.1 水泥進場時,應對其品種、代號、強度等級、包裝或散裝倉號、出廠日期等進行檢查,并應對水泥的強度、安定性或凝結時間進行檢驗,檢驗結果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通用硅酸鹽水泥》GB175等的相關規定。
檢查數量;按同一廠家、同一品種、同一代號、同一強度等級、同一批號且連續進場的水泥,袋裝不超過200t為一批,散裝不超過500t為一批,每批抽樣數量不應少于一次。
檢驗方法:檢查質量證明文件和抽樣檢驗報告。
7.4.1混凝土的強度等級必須符合設計要求。用于檢驗混凝土強度的試件應在澆筑點隨機抽取。
檢查數量:對同一配合比混凝土,取樣與試件留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每拌制100盤且不超100m3時,取樣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不足100盤時,取樣不得少于一次;
3連續澆筑超1000m3時,每200m3取樣不得少于一次;
4每一樓層取樣不的少于一次;
5每次取樣應至少留置一組試件。
檢驗方法:檢查施工記錄及混凝土強度試驗報告。
第二部分:各章節要點
1、調整了適用范圍(1.0.2條文說明)
以往混凝土驗收規范僅適用于正負零以上。本次修訂將本規范的適用范圍擴大到對于基礎分部工程中混凝土結構也適用。
1.0.2條文說明:
本規范的適用范圍為建筑工程的混凝土結構工程,包括現澆混凝土結構和裝配式混凝土結構。
對于輕骨料混凝土結構及特殊混凝土。其混凝土分項工程施工技術有所不同,但驗收仍可按本規范各章的有關規定執行;當針對輕骨料混凝土及特殊混凝土的國家現行相關標準有專門的驗收要求時,尚應符合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有關規定。
對于地基與基礎分部工程中的混凝土基礎及分部工程,以及主體結構分部工程中的型鋼混凝土結構、鋼管混凝土結構、砌體結構等子分部工程,其模板、鋼筋、預應力、混凝土等分項工程的驗收可按本規范執行。
預拌混凝土生產、預制構件生產、鋼筋加工等場外施工除應符合國家現行相關產品標準的規定外,也應符合本規范的規定。
調整后,本規范與地基基礎驗收規范可用墊層來劃分各自適用范圍。
對地下室、人防工程、車庫等地下混凝土結構的驗收,其特征與主體結構類似,故以墊層劃分更加合理。
調整依據《統一標準》,允許根基工程實際情況對劃分合理調整。
從原理上看,工程驗收中分部工程的劃分是認為劃分,不是自然定律,應以合理并且方便驗收為劃分依據。
2、增加了對樣本的要求(3.0.5)
〖原文〗3.0.5檢驗批抽樣樣本應隨機抽取,并應滿足分布均勻、具有代表性的要求。
給出對樣本的三個要求:隨機、均勻、有代表性。
隨機,指應使每個受檢樣本基于被抽檢到的相同幾率;
均勻,指所抽取的樣本在檢驗整體樣本中的分布應大致均勻;
有代表性指所抽樣本能代表主流(大多數)樣本的總體質量狀況。
統一標準規定,檢驗批中通過目測觀察或簡單測試確定的明顯不符合要求的個性?刹患{入檢驗批,但應進行處理。
3、增加了對不合格檢驗批的處理要求(3.0.6)
〖原文〗3.0.6 不合格檢驗批的處理應符合下列規定:
1.材料、構配件、器具及半成品檢驗批不合格時不得使用;
2.混凝土澆筑前施工質量不合格的檢驗批,應返工、返修,并應重新驗收;
3.混凝土澆筑后施工質量不合格的檢驗批,應按本規范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按照“材料使用前、混凝土澆筑前、混凝土澆筑后”三種情況,分別給出不同的處理要求。
材料使用前發現不合格的,不得使用。是質量管理條例等法規要求。
混凝土澆筑前發現不合格的,尚可阻止和糾正,故應返工,并重新驗收。
混凝土澆筑后發現不合格的,難以更改,此時應按照本規范7.1.3、10.2.2條處理。
4、增加了差別化檢驗的規定。(3.0.7、5.1.2、6.1.2、7.2.3)
〖原文〗3.0.7獲得認證的產品或來源穩定且連續三批均一次檢驗合格的產品,進場驗收是檢驗批的容量可按本規范的有關規定擴大一倍,且檢驗批容量僅可擴大一次。
擴大檢驗批后的檢驗中,出現不合格情況時,應按擴大前的檢驗批容量重新驗收,且該產品不得再次擴大檢驗批容量。
我國有3種認證。產品認證、服務認證、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產品認證包括產品基本安全性能認證(3C認證,強制)和產品質量認證(資源申請)
本條規定,獲得認證的或連續三批一次性檢驗合格的產品,檢驗批容量可放大一倍,獲得認證的具有第三方擔保,連續三批檢驗合格的被認為產品質量穩定合格,故予以謹慎減少檢驗頻率。
擴大后出現不合格的,要恢復原先的檢驗批,且此后不能再次擴大。
本規范各章中允許對鋼筋、預應力筋、錨夾具、連接器、成型管道、水泥、外加劑在符合條件時擴大檢驗批容量,其他不能擴大。
5、增加了材料進場驗收符合條件的可以合并驗收。(3.0.8)
(原文)3.0.8混凝土結構工程采用的材料、構配件、器具及半成品應按進場批次進行驗收。屬于同一工程項目且同期施工的多個單位工程,對同一廠家生產的同批材料、構配件、器具及半成品,可統一劃分檢驗批進行驗收。
同一個項目包含多個單位工程時,允許將一個檢驗批的材料用于多個單位工程中,并采用同一個檢驗批相關的質量驗收資料,避免當單位工程較小時對同批材料多次重復檢驗。
本條“同期施工”指建設周期,是為除外工程項目分期建設情況。
本條針對的是材料,不能擴大到施工質量。
本條主要針對單位工程較小的項目。對單位工程較大的,雖也適用,但大工程材料用量較大,通常超過一個檢驗批,故合并檢驗批意義不大。
本條規定可以合并檢驗批的5個條件:
1)屬于同一個工程項目 2)同一個建設周期施工
3) 同一廠家生產的材料 4)屬于同批材料
5) 同一個施工單位(條文說明)
6、刪除了模板拆除的相關內容(第4章)
模板拆除是一個施工過程 ,并不形成工程實體,不宜進行驗收。
模板拆除內容已列入《混凝土結構施工規范》GB50666中。
本規范刪除模板拆除的內容,并不意味其不重要。
模板拆除主要包括拆除順序、底模拆除強度、安全措施、模板堆放等。
7、加嚴了對爬升式、工具式、高大模板的驗收規定,要求對其施工方案進行論證。(4.1.1)
(原文) 4.1.1模板工程應編制施工方案,爬升式、工具式、高大模板支架工程的施工方案,應按有關規定進行技術論證。
明確要求模板工程應編制施工方案。3類施工方案應論證
爬升式模板工程是指滑模、爬模等在施工現場完成制作、組裝并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整體液壓提升的模板系統。
工具式模板工程是指在施工中能夠整體裝拆、多次周轉、重復使用的一體化模板,如臺模等。
高大模板工程是符合下列四個條件之一的模板工程:
(1)支模高度超過8米
(2)支?缍瘸^18米
(3)施工總荷載超過15kN/m2
(4)施工線荷載超過20KN/m
住建部規定:“施工單位應當在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施工前編制專項方案,并對達到一定規模的施工方案應組織論證”。
國家標準《建筑施工組織設計規范》要求:“對主要分部、分項工程制定施工方案”。
國家標準《市政工程施工組織設計規范》要求:“市政工程應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方案,并應形成文件”。
編制施工方案,并按照經批準后的施工方案進行施工,目前已成為施工管理的重要措施。
施工方案應進行技術交底。
8、修改了對模板設計中“工況”、“三性”的要求(第4.1.2)
(原文)模板及支架應根據安裝、使用和拆除工況進行設計,并應滿足承載力、剛度和整體穩固性要求。
本條是強度。給出了3個規定:
1)模板及支架應設計(隱含);2)模板設計應考慮“工況
3)模板設計應滿足“三性”。
“工況”可理解為“工作(受力)狀況”。各種工況是指在安裝、使用和拆除三個階段中各種可能遇到的最不利荷載及其組合所產生的效應。
要求設計時應考慮各種工況,是因其受力情況復雜,安裝、使用和拆除三個階段荷載各不相同,需對每個階段的各種最不利荷載組合分別進行分析、計算,以保證模板及支架在各種工況下仍具有足夠的承載力、剛度和整體穩固性。
將原規范“穩定性”改為“整體穩固性”引自《工程結構可靠性設計統一標準》GB50153的規定,結構的整體穩固性系指結構在遭遇偶然事件時,僅產生局部損壞而不致出現與起因不相稱的整體性破壞。
模板及支架的整體穩固性,系指在遭遇不利施工荷載工況時,不因構造不合理或局部支撐桿件缺失、失穩進而造成整體坍塌。(如:不應因掃地桿的缺失,局部的壓桿因細長比過大而失穩等原因造成模板及支架的整體坍塌)
整體穩固性與以往所說的穩定性有所區別。前者強調整體,后者主要針對局部失穩。
9、增加了模板材料進場驗收規定。(4.2.1)
〖原文〗4.2.1模板及支架用材料的技術指標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進場時應抽樣檢驗模板和支架材料的外觀、規格和尺寸。
檢查數量:按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規定確定。
檢驗方法:檢查質量證明文件,觀察,尺量。
10、強調施工方案對驗收的重要性。(4.1.1、4.1.3、4.2.2、4.2.4、4.2.7等)
〖原文〗4.1.1模板工程應編制施工方案。爬升式模板工程、工具式模板工程及高大模板支架工程的施工方案,應按有關規定進行技術論證。
4.1.3 模板及支架拆除的順序及安全措施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GB50666的規定和施工方案的要求。
首次將施工方案作為驗收依據之一。
施工方案是施工單位根據設計要求、規范規定并結合工程特點編制的重要施工指導文件、比標準具有更好的針對性。
經過施工單位內部審查和監理單位批準,施工方案可以作為施工和驗收的依據。同時也是責任追究的依據。
施工方案應進行有效的技術交底。
技術交底的重要性和要求(各種形式、2種方式、針對性、可操作性)。
施工方案、施工技術方案、專項施工方案、專項方案、安全專項方案等眾多名稱的異同?
11、將模板起拱列為驗收內容,具體見施工規范(4.2.7)
〖原文〗4.2.7 模板的起拱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GB50666的規定,并應符合設計及施工方案的要求。
超過4m的水平構件模板應起拱,起拱范圍宜為1‰--3‰.
(1)、如果不起拱,模板和鋼筋、混凝土等自重會造成水平構件的下沉。將直接影響結構外觀和裝飾裝修。
(2)起拱的原理是為了減少自重下沉。自重下沉與外荷載下產生的撓度不同。
(3)起拱高度應根據構件的跨度和模板支架的剛度。以及施工經驗等確定。
(4)通常立柱剛度較大時易取下限1‰,立柱剛度較小時宜取3‰.
(5)起拱不的損傷截面高度。
12、給出鋼筋隱蔽工程驗收內容。(5.1.1)
澆筑混凝土之前。應進行鋼筋隱蔽工程驗收,隱蔽工程驗收應包括下列主要內容:
1、縱向受力鋼筋的牌號、規格、數量、位置;
2、鋼筋的連接方式、接頭位置、接頭質量、接頭面積百分率、搭接長度、錨固方式及錨固長度;
3、箍筋、橫向鋼筋的牌號、規格、數量、間距、位置,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及平直段長度;
4、預埋件的規格、數量和位置。
隱蔽工程:下一道工序施工后,將上一道工序的部位遮蓋,不能直接檢查其質量,上一道工序的部位稱“隱蔽工程”,如地基基礎、混凝土內的鋼筋,未抹灰的混凝土表面等。
《統一標準》規定:隱蔽工程的驗收應由監理和施工單位等共同進行。
鋼筋隱蔽工程驗收內容,在原規范基礎增加了鋼筋搭接長度,錨固長度、錨固方式及箍筋位置、彎鉤彎折角度、平直段長度等。
隱蔽工程驗收的表格規范未給出。通?捎惺┕挝蛔远,監理批準即可,內容需滿足驗收項目的需求。
根據統一標準關于檢驗結果可以重復利用的規定,鋼筋安裝的檢驗批驗收與鋼筋隱蔽工程驗收可以合并進行。
上述隱蔽工程驗收的“鋼筋保護層”含在“鋼筋位置”中。
13、分普通、成型、抗震3類鋼筋加強其進場驗收(2個是強條)。
(1) 普通鋼筋的進場驗收:(強條)按國家有關現行標準驗收,
檢查數量:按進場批次和產品的抽樣檢驗方案確定,
檢驗方法:檢查質量證明文件和抽樣檢驗報告。
普通鋼筋、成型鋼筋、抗震鋼筋是常用的三種鋼筋。
按照廠家、牌號、規格、進場批次劃批,60t一批。
每批抽取一組試件,5個,取樣和送檢需要見證。
先做重量偏差,在抽取2個做力學性能,另2個作冷彎試驗.
檢驗結果應符合產品標準。
(2)成型鋼筋進場驗收時,應抽取試件屈服強度、抗拉強度、伸長率和重量偏差檢驗,檢驗結果應符合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規定。
檢查數量:同一生產廠家、同一類型、同一鋼筋來源的成型鋼筋,不超過30t為一批,每批中每一鋼筋牌號、規格均應至少抽取1個鋼筋試件,總數不應少于3個。
免檢力學性能的條件:當有施工單位或監理單位的代表駐場監督生產過程,可僅進行重量偏差檢驗。
(3)對抗震鋼筋的要求見前文。
國家的產業政策,倡導使用高強鋼筋和成型鋼筋,屈服強度400以上,稱高強鋼筋。
常用鋼筋的牌號:HPB:熱軋光圓鋼筋,(高延伸性。但強度低),
HRB熱軋帶肋鋼筋(335/400/500為屈服強度),
HRBF細晶粒鋼筋(區別于中、粗晶粒) E抗震鋼筋,
鋼筋軋制的標識:從左至右為:鋼筋牌號、廠名或商標、公稱直徑;
本條僅適用于框架和框支結構,且僅要求縱向受力鋼筋。
框架、斜撐、樓梯段中的縱向受力鋼筋應帶E,不能不帶。
14、盤條鋼筋調直后應進行力學性能和重量偏差檢驗,其強度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其斷后伸長率、重量偏差應符合有關規定。
(1)3個試件先進行重量偏差檢驗,再取其中2個試件進行力學性能檢驗。
(2)采用無延伸功能的機械設備調直的鋼筋,可不進行本條規定的檢驗。
(3)檢驗數量,不超過30t為一批。每批見證抽取3個試件。
(4)取消了原規范對鋼筋試件進行人工時效處理。
17、增加了鋼筋機械連接、焊接的接頭試件應從工程實體中截取的規定。(5.4.2)
〖原文〗5.4.2 鋼筋采用機械連接或焊接連接時,鋼筋機械連接接頭、焊接接頭的力學性能、彎曲性能應符合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規定。接頭試件應從工程實體中截取。
檢查數量:按現行行業標準《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范》JGJ107和《鋼筋焊接及驗收規范》JGJ18的規定確定。
檢驗方法:檢查質量證明文件和抽樣檢驗報告。
18、增加了鋼筋機械連接的驗收中,對螺紋接頭應檢驗擰緊扭矩值,對擠壓接頭應量測壓痕直徑的驗收要求。(5.4.3)
〖原文〗5.4.3螺紋接頭應檢驗擰緊扭矩值,擠壓接頭應量測壓痕直徑,檢驗結果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程》JGJ107的相關規定。
檢查數量:按現行行業標準《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范》JGJ107規定確定。
檢驗方法:采用專用扭力扳手或專用量規檢查。
19、強調受力鋼筋的牌號、規格和數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強條,5.5.1)
〖原文〗5.5.1 鋼筋安裝時,受力鋼筋的牌號、規格和數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尺量。
20、增加了無粘結預應力筋全封閉防水性能的驗收規定。(6.2.4)
〖原文〗6.2.4處于三a、三b類環境條件下的無粘結預應力筋用錨具系統,應按現行行業標準《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92的相關規定檢驗其防水性能。檢驗結果應符合該標準的規定。
檢查數量:同一品種、同一規格的錨具系統為一批,每批抽取3套。
檢驗方法:檢查質量證明文件和抽樣檢驗報告。
21、提高了后張預應力孔道灌漿質量驗收標準
本規范加嚴了水泥漿泌水率指標,適度調整了膨脹率等相關技術指標,有利于預應力孔道灌漿質量的提高。
22、規定混凝土強度應按現行國際標準《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T50107的規定分批檢驗評定。增加了劃為同批的混凝土,其施工持續時間“不宜超過3個月”的新要求,同時明確了評定混凝土強度時可采用設計同一的齡期。(7.1.1)
〖原文〗7.1.1混凝土強度應按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T50107的規定分批檢驗評定。劃入同一檢驗批的混凝土,其施工持續時間不宜超過3個月。
檢驗評定混凝土強度時,應采用28d或設計規定齡期的標準養護試件。
試件成型方法及標準養護條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50081的規定。采用蒸汽養護的構件,其試件應先隨構件同條件養護,然后再置入標準養護條件下繼續養護至28d或設計規定齡期。
強度是混凝土最基本、最重要的力學指標。
強度應劃分為強度等級,強度等級不是一個數值,C30不是30MPa.
強度等級應按專門標準GB/T5017進行檢驗評定。
強制性標準引用推薦性標準,使推薦性標準改變為強制執行。
首次規定強度評定時宜將施工持續時間3個月的混凝土劃為一批。
做出此規定的主要原因是為了讓同批混凝土的質量接近,提高評定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提高強度合格的保證率)
施工時間過長,施工條件變化的可能性增大,不易保證混凝土劃批4個條件“原材料、生產工藝、配合比、齡期應基本相同”,持續時間較長時,難以保證壞境氣溫、生產工藝、施工部位、操作人員等不變。
評定強度時,各國均采用28d標準養護試件。
但目前大摻量摻合料等造成增長延遲。應該考慮允許采用晚期強度。
本規范規定,在評定強度時,除可采用28d試件外,也應允許采用更長齡期,即經設計同意的齡期。GB/T20107和GB50666均對此做出了規定。
關于劃批:GB/T50107-2010規定,劃分檢驗批有4個條件;
(1)砼強度等級 (2)同試驗齡期 (3)工藝基本相同
(4)配合比基本相同。
本規范補充了第5個條件“施工持續時間不宜超過3個月”
23、混凝土強度的檢驗評定GB/T20107
(一)標準差已知的統計方法(連續、穩定、大批量生產)
(1)主要適用于構件廠
(2)對于攪拌站,只可用來檢驗生產控制水平
9.1.3預拌混凝土質量驗收應以交貨檢驗結果作為依據。
共有三個判定條件。對C20以上和以下,有一個判定式不同。(略)
(二)標準差未知的統計方法(至少10組試塊,最常用)
適合施工現場(結構混凝土的強度驗收)
是最常用、最重要的檢驗評定方法。應當掌握。
有兩個判定式,并需要計算標準差
以下2個判定式應同時滿足:
mfcu≥fcu,k+λ1·S fcu
fcu,min≥λ2·fcu,k
平均值≥ 設計強度+系數1×標準差
最小值≥系數2×設計強度
公式中的合格判定系數可以從標準中查表得出。
統計方法(二)的標準差計算公式:
Sfcu=
(三)非統計方法:(3組至9組試塊,僅在試塊不夠10組時用)
以下兩個判定式應同時滿足:
mfcu≥λ3·fcu,k
fcu,min≥λ4·fcu,k
平均值≥ 系數3×設計強度
最小值≥系數4×設計強度
合格判定系數可以從GB/T50107標準中查表得出。
計算方法簡單,不必計算標準差,但沒有統計學做基礎,風險較大。
詳見《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T50107-2010的規定。
24、給出當混凝土試件強度不合格時的處理規定。(7.1.3)
【原文】7.1.3當混凝土試件強度評定不合格時,可采用非破損或局部破損的檢測方法、并按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對結構構件中的混凝土強度進行推定,并應按本規范10.2.2條的規定進行處理。
強度評定不合格時,可進行檢測。
檢測應采用國家現行有關標準規定的方法。
檢測結果可以作為技術處理的依據。
取得結果可以作為技術處理的依據。
取得檢測結果后,應按本規范第10.2.2條的規定處理。
該條規定引自《統一標準》GB50300。
25、常用混凝土強度的檢測方法比較(補充)
1、標養試件法(7.4.1條,是判斷強度的基本方法,用于驗收)
2、回彈法(用混凝土表層硬度推定其強度)
簡便易行,不損結構,成本低廉。
但精度低,不宜單獨用于結構安全性鑒定。
三種相關曲線的選擇。
具體測試要求:回彈儀的率定-測區-數據量-混凝土表面狀況-碳化深度影響等。
當混凝土C50以下采用普通回彈儀,動能2.207J,適用JGJ/T23-2011.
當混凝土C50以上采用高強度回彈儀,動能4.5J/5.5J,適用高強混凝土強度檢測技術規程JGJ/T294-2013。
回彈法檢測實例,如果使用不當可能產生嚴重后果。
3、綜合法(回彈+超聲,適用混凝土表面和內部質量差異較大)
4、鉆芯法(直接從結構中鉆取試件)
目前公認最準確的方法,但是對結構有一定破壞。(局部破損、微損)
屬于GB/T50344中的“直接法”,其他多為“間接法”。
采用時應注意對芯樣有嚴格要求。
現行為協會標準CECS03,新的行業標準即將發布。
5、拉拔法(也稱后錨固法,檢測方法標準JGJ/T208-2010)
6、貫入法(將鋼釘射入混凝土,統計分析貫入深度,換算混凝土強度)
7、拉脫法(用空心鉆機將直徑44mm的試樣周邊混凝土切斷,在原位采用專用設備試樣垂直拉斷,根基混凝土抗拉強度推定其抗壓強度,目前新的檢測方法標準編制中)
26、施工現場混凝土各類試件的留置(補充)
混凝土試件有許多種類和用途,由多本標準提出要求。
施工現場經常需要留置的試件主要有5類:
1)標準養護試件(制作地點、數量)
2)耐久性試件(抗滲、抗凍融)
3)同條件試件(施工質量控制,如拆模等)
4)同條件試件(實體檢驗)
5)冬期試件(同養轉標養、受凍臨界強度等)
5類試件簡要介紹:
1)標準養護試件(強條)
用來檢驗評定混凝土強度。最重要、最基本、任何情況下都要留置。
7.4.1混凝土的強度等級必須符合設計要求。用于檢驗混凝土強度的試件應在澆筑地點隨機抽取。
檢查數量:對同一配合比混凝土,取樣與試件留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每拌制100盤且不超過100m3時,取樣不得少于一次;
2 每工作班拌制不足100盤時,取樣不得少于一次;
3 連續澆筑超過1000m3時,每200m3取樣不得少于一次;
4 每一樓層取樣不得少于一次;
5 每次取樣應至少留置一組試件。
檢驗方法:檢查施工記錄及混凝土強度試驗報告、強度檢驗評定報告。
2)耐久性試件
主要指抗滲、抗凍融試件。(耐久性有眾多指標,多數不常用)
制作數量和試件要求按照工程量、設計對工程的要求,和《普通混凝土長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50082的規定執行。
3)施工控制用同條件試件
為控制施工質量需要留置的試件,如確定拆模強度,預應力張拉放張、預制構件吊裝等。
其數量由施工單位根據施工的實際需要確定。
由施工單位自行決定留置數量,其他單位不應干預。
4)實體檢驗用同條件試件
為了滿足本規范關于混凝土強度實體檢驗的要求而制作的試件。
試件數量、養護方法等見本規范第10章及相關附錄。
每個強度等級不宜少于10組,不應少于3組。
5)冬期試件(同養轉標養、受凍臨界強度等)
為冬期施工時增加留置的試件。
多本規范均對冬期施工時,要求增加留置試件:
《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GB50119要求增加1組;
《混凝土結構施工規范》GB50666要求增加2組;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規范》JGJ/T104要求增加2組。
冬期施工。應掌握混凝土受凍臨界強度的概念(GB50666)
關于混凝土試件的其他規定:
1)尺寸和折算系數
試件3中尺寸 150m3 100m3 200m3
強度折算系數 標準試件 0.95 1.05
2)養護條件
標準養護 20度±2度,濕度95%以上
同條件養護 與結構相同
3)試壓:按照《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50081
4)代表值計算:取3個試件平均值作為代表值;
當最大和最小值與中間值之差超過中間值15%時,取中間值;
當最大和最小值與中間值之差均超過中間值15%時,作廢。
5)對已檢試件繼續保存的規定:試驗后保存72h。
27、加強了對預拌混凝土的進場驗收規定,要求應符合產品標準(7.3.1)
【原文】7.3.1預拌混凝土進場時,其質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預拌混凝土》GB/T14902的規定。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檢查質量證明文件。
強調預拌混凝土的產品特性,直接飲用產品標準GB/T14902,明確攪拌站對其提供的預拌混凝土產品的質量責任。
《預拌混凝土》GB/T14902明確規定了攪拌站生產預拌混凝土的各項要求。包括原材料、生產質量控制、出廠檢驗等。
強制性標準引用推薦性標準,使推薦性標準改變為強制執行。
我國目前廣泛采用預拌混凝土,三種制備方式,二種運輸工具,場內三種輸送方法,對入模澆筑的要求,振搗要求等,見施工規范。
《預拌混凝土》GB/T14902-2012對拌合物質量的要求:
6.1 混凝土強度應滿足設計要求,檢驗評定應符合GB/T50107的規定。
9.1.3 預拌混凝土質量驗收應以交貨檢驗結果作為依據。
28、刪除了對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的要求,保留了開盤鑒定。(7.3.4)
【原文】7.3.4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應進行開盤鑒定,其原材料、強度、凝結時間、稠度等應滿足設計配合比的要求。
檢查數量: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檢查不應少于一次。
檢驗方法:檢查開盤鑒定資料和強度試驗報告。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對于保證混凝土質量十分重要,但屬于施工過程的質量控制措施,在對混凝土進行驗收時只需了解,不需驗收。且已在《施工規范》GB50666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范》JGJ55中列明。
本規范刪除了配合比設計的內容,驗收時,配合比設計不再作為驗收內容,而作為備查(可追溯)資料。
但混凝土開盤鑒定中,仍要核查配合比相關資料。
開盤鑒定中只對首次使用的配合比才做,具體見施工規范。
開盤鑒定的作用主要是對配合比的驗證。(“一致性”驗證)
開盤鑒定的5項內容:
1)混凝土原材料與配合比設計采用的原材料一致;
2)出機混凝土工作性與配合比設計要求一致;
3)混凝土強度;(32d內補送)
4)混凝土凝結時間;(及時補送)
5)有要求時,應包括混凝土耐久性能。
混凝土的耐久性包括:抗滲、抗凍融、抗氯離子滲透、抗碳化等。有要求才做。
開盤鑒定的組織(分為二種情況)
1)攪拌站的開盤鑒定,由預拌混凝土攪拌站總工組織,攪拌站技術、質量負責人和試驗室代表參加。
2)施工現場拌制的混凝土,開盤鑒定由監理工程師組織,施工單位項目部技術負責人、混凝土專業工長和試驗室代表等共同參加。
需要參加可合同約定,當合同有約定時應按照合同進行。
依據《混凝土結構施工規范》GB50666規定,現場的施工、監理單位可不參加攪拌站的開盤鑒定,特殊工程需要參加時,由合同約定。
現場施工、監理單位可不參加開盤鑒定的兩個理由:
1)不了解攪拌站的配合比是否首次使用;
2)預拌混凝土是產品,其質量應全部由攪拌站承擔。
29、給出現澆結構9種外觀質量缺陷及檢查要求(8.1.1,8.1.2)
【原文】8.1.1 現澆結構質量驗收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現澆結構質量驗收應在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未作修整和裝飾前進行,并應作出記錄;
2 已隱蔽的不可直接觀察和量測的內容,可檢查隱蔽工程驗收記錄;
3 修整和返工的結構構件或部位應有實施前后的文字及圖像記錄。
8.1.2 現澆結構的外觀質量缺陷應由監理單位、施工單位等各方根據其對結構性能和使用功能影響的嚴重程度按表確定。
給出檢查時間的要求:“拆模后,修補前”。
只能是定性判斷,難以定量。
注意統一標準對觀感質量檢查中,新增對主體結構外觀質量的檢查。
共9種缺陷,其中裂縫、連接部位出現嚴重缺陷對結構安全影響大。
30、加嚴了現澆結構外觀質量嚴重缺陷處理的規定。(8.2.1)
【原文】8.2.1現澆結構的外觀質量不應有嚴重缺陷。
對已經出現的嚴重缺陷,應由施工單位提出技術處理方案,并經監理單位認可后進行處理:對裂縫、連接部位出現的嚴重缺陷及其他影響結果安全的嚴重缺陷,技術處理方案尚應經設計單位認可,對經處理的部位應重新驗收。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處理記錄。
外觀質量嚴重卻此案有可能影響結構性能、使用功能或耐久性,這樣的缺陷一經發現即不能合格驗收,必須采取處理措施。
本次修訂特別提出對于裂縫、連接部位出現的嚴重缺陷及其他影響結構安全的嚴重缺陷,其技術處理方案尚應經設計單位認可。
31、增加了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隱蔽工程驗收內容。(9.1.1)
原文9.1.1裝配式結構連接節點及疊合構件澆筑混凝土之前,應進行隱蔽工程驗收。隱蔽工程驗收應包括下列主要內容:
1混凝土粗糙面的質量,鍵槽的尺寸、數量、位置;
2鋼筋的牌號、規格、數量、位置、間距,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及平直段長度;
3鋼筋的連接方式、接頭位置、接頭位置百分率、搭接長度、錨固方式及錨固長度;
4預埋件、預留管線的規格、數量、位置。
32、新增加實體檢驗項目“結構位置與尺寸偏差(10.1.1)”
【原文】10.1.1對涉及混凝土結構安全的有代表性的部位應進行結構實體檢驗。結構實體檢驗應包括混凝土強度、鋼筋保護層厚度、結構位置與尺寸偏差以及合同約定的項目:必要時可檢驗其他項目。
結構實體檢驗應有監理單位組織施工單位實施,并見證實施過程。施工單位應制定結構實體檢驗專項方案,并經監理單位審核批準后實施。除結構位置與尺寸偏差外的結構實體檢驗項目,應由具有相應資質的檢測機構完成。
33、修改了結構實體檢驗“同條件試件法”的要求。(10.1.2)
【原文】10.1.2 結構實體混凝土強度應按不同強度等級分別檢驗,檢驗方法宜采用同條件養護試件方法;當未取得同條件養護試件強度不符合要求時,可采用回彈-取芯法進行試驗。
混凝土強度檢驗時的等效養護齡期可取日平均溫度逐日累計達到6000C d時所對應的齡期,且不應小于14d。且平均溫度為00C及以下的齡期不計入。
冬期施工時,等效養護齡期計算時溫度可取結構構件實際養護溫度,也可根據結構構件的實際養護條件,按照同條件養護試件強度與在標準養護條件下28d齡期試件強度相等的原則由監理、施工等各方共同確定。
相關搜索:
上一條信息:玉祥娛樂開戶客服【QQ:1043669900 】
下一條信息:邢臺建工集團有限公司